印度教的种姓制度非常严格,对印度人的生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印度的种姓有高低贵贱之分,最高的种姓为婆罗门,其次为刹帝利,然后是吠舍,最后是首陀罗。印度的各种姓间存在着严格的规定,比如在饮食方面就有很多限制。他们把食物分成三类:水果、奶制品以及熟食和生食。熟食是指用油或酥油炸过的食物,生食是指用开水煮过的食物,比如米饭、粥等。
印度教徒可以吃本种姓、同级种姓或高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生食,也可以吃低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熟食。在种姓的规定中,高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种姓的人手里接过任何食物和水。属于高种姓的婆罗门做的食物或饮品,其他种姓的人都是可以吃的;而属于最低种姓的首陀罗,他们做的食物任何其他种姓的人都不吃。而且在种姓制度中,首陀罗和其他种姓的人是不能合用一口水井的,不然就会遭到毒打或者被处死。
在婚姻方面,种姓之间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在这些规定中,只许在同种姓内部通婚,或者种姓和它所属的亚种姓之间通婚,不允许和种姓之外的种姓通婚。在所有种姓中,“顺婚”是被允许的,“逆婚”则是被禁止的。所谓顺婚,是指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种姓的女子;逆婚是指较低种姓的男子娶高种姓的女子,这是不被允许的。如果发生这类事情,高种姓的人就会被开除自己的种姓。
不同种姓的人拥有的权利也是不同的,最高种姓婆罗门拥有的权利最大,社会地位也最高。而最低种姓的首陀罗备受歧视,甚至无权上学,也没资格进入庙宇拜神。有些地方的首陀罗,甚至不能让高种姓的人看到自己的面孔,不然就会遭到毒打。还有些地方,首陀罗的影子不能落在高种姓人的身上,不然高种姓的人会觉得晦气。
各个种姓都有自己的固定职业,这种职业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高种姓的婆罗门一般担任祭司类的工作,而扫地、洗衣服、理发、织布、染布、皮匠等工作,一般都由低种姓的人来担任。尤其是扫地和皮匠,被认为是最低贱的工作。一般来说,高种姓的人反对本种姓的人改换行业,即使找不到工作,他们也不希望本种姓的人去做那些低贱的工作。
印度的种姓制度还规定,高种姓的人不能吃鱼、肉、鸡蛋类的食物,而只能吃奶制品、喝牛奶。但是,印度并不是发达国家,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因此能够吃到牛奶、黄油等富含蛋白质的东西并不容易,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营养缺乏,体弱多病。而且因为种姓制度,很多农民在种植庄稼时不愿使用化肥,在他们看来,化肥是和白骨、肉类脱不了关系的,这就在无形中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也影响了印度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