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的国家,舞蹈在印度也被人们认为是神创造的。在舞蹈早期的发展中,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取悦神明。最初的舞蹈,是在古代举行祭祀典礼时,人们手舞足蹈地对神明祈求时形成的。在逐渐发展之后,人们开始用舞蹈来表现欢乐的情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在印度的功能变成了娱乐和劝人向善。这种变化源自一个神话传说:在古印度时期,人们染上了各种恶习,于是他们祈求创造之神梵天赐给他们一种玩具,这种玩具不但可以看,而且可以听,这样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之后,就可以把人们的兴趣从恶习中引开。梵天答应了人们的请求,在一番思索之后,赐予了人们第五部吠陀,也就是《戏剧吠陀》,这部本集里包含人间所有的道德精华。随后,另一个大神湿婆将这些精华用舞蹈演绎了出来,被人们尊称为“舞蹈之神”。
在印度,每逢有舞蹈表演时,舞台上都会放置一尊湿婆神像,神像有四只手臂,右上手放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也有人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做出的动作,则象征神明的保护和祝福;左上手托着燃烧的火焰,象征可以毁灭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论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一切的自由;右脚踩着一个名叫莫亚卡拉的魔鬼,象征恶魔被征服;左脚向上抬起,象征超凡脱俗,升腾不息。湿婆的神像形象地说明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按照内容和性质划分,印度的舞蹈可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其中古典舞蹈又分为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奥迪西舞和卡塔克舞。这四种舞蹈起源相同,只是由于各具特色,才有了这样的划分。
印度舞蹈的特点是要用手说话。印度舞者一般可以用单手做出28个姿势,双手做出24个姿势,这些姿势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把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感情传达给观众。比如舞蹈中单手做出的第一个姿势叫“帕塔卡”,这个动作可以代表舞蹈开始,也可以代表一朵白云。如果这个动作摇晃起来,则可以代表拒绝。把这个动作与身体的其他动作配合起来,可以表示黑夜、荣耀、天堂等不同的意思,也可以表示一条河、一条路、一个祝福、一声感叹等。一个姿势就可以表达这样丰富的内容,那么把52个姿势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感情和内容真是无所不包了。
印度舞蹈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求演员跳出精髓来。这个精髓既是表演的形式,又是表演的效果,相当于演员表演中演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这种精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靠舞者自己慢慢体会和参悟。一个好的舞者,在表演时不仅要让观者看懂,更要能引起观者的感情,让他们随着舞蹈的变化,跟着故事的起伏,身心都得到抚慰。
另外,印度舞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宗教色彩浓厚,一般舞蹈的主要部分都是为了歌颂神明的,而这些神明一般都来自印度的史诗传说。因此,如果你不了解印度神话的话,那么在看印度舞蹈的时候,就会有些不知所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