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诞生地是欧洲,但是没经过多长时间,法国人便把电影带到了印度的孟买。1912年,印度的第一部故事片诞生。接着,有印度“电影之父”称号的顿迪拉吉·高文德·巴尔吉拍摄了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这部电影在印度的电影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31年,在印度帝国电影公司工作的导演阿德希尔·伊兰尼拍摄了印度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阿拉姆·阿拉》。1936年,他又拍摄了印度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吉珊·卡尼亚》。自此之后,印度电影进入了繁荣时期。
20世纪50年代,是印度电影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像《流浪者》这样的优秀电影,这是一部揭露现实、艺术性较强的影片,由印度著名电影人拉兹·卡普尔自导自演,电影在各个方面都显示了高超的技术水准,成为印度电影摆脱殖民主义影响,走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这一时期,在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倡导下,印度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电影节,接受了世界电影的各种信息后,印度电影行业的从业者们大大开阔了眼界。
20世纪70年代,印度电影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电影”运动,它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印度著名电影导演萨耶吉特·雷伊表示,要反对印度电影的商业化。这位导演的作品多关注现实,他在电影的表现手法和表述技巧上都有创新,因此在电影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拍摄了30多部电影作品,大部分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为印度电影赢得了国际荣誉。
20世纪80年代,印度电影业开始进入衰落期。这一时期,印度的电影虽然生产规模很大,但是观众人数却在大量减少。票房收入低,获利的影片少,成为当时电影行业的普遍现象。尽管如此,印度电影的产量依然不低,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电影王国。
印度电影之所以在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产量不减,是因为电影在印度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电影是精神产品,印度社会恰好又十分崇尚精神生活,因此陶醉于电影虚幻缥缈的浪漫,成了印度人释放精神压力的一种手段,这也造成了印度电影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严重脱离社会的畸形状况。
印度的电影歌舞片较多,文艺类或作家类电影较少,后两者在印度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但是在西方却常常获奖。印度最大的电影城是孟买的宝莱坞,印度一些著名的电影演员都居住在孟买。除了孟买,金奈和班加鲁鲁如今也成为印度重要的电影产业基地。
每年,印度电影的出口量都很大,但是因为文化的局限性,在国际上的影响并不算大。为了振兴印度的电影产业,印度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包括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帮助电影业发展。同时,自21世纪开始,印度每年都会在不同国家举办颁奖仪式,届时印度的宝莱坞明星们会出来亮相,这也是为了扩大印度电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