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的教育非常落后。此前的俄国,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宗教的作品。民间盛行信奉鬼神,迷信妖术,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3.6%。甚至有一些达官显贵也目不识丁,特别是妇女识字的更少。
这种落后状况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看出了这种落后状态对俄国的严重危害,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自上而下、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
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它不仅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消息,也刊登国内经济建设的消息,如各地手工业工厂的建设、金属矿藏的发现等。
1710年,彼得一世下令采用简易的新字体,代替以前复杂的教会斯拉夫字母。由于采用了新字体,印刷书籍更为方便,各种书籍得以大量印行。西欧国家的一些科学技术书籍,如军事学、造船学、建筑学、数学著作等,陆续被译成俄文出版。彼得一世当政期间,俄国还建立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批公众剧院。
1724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发布关于建立俄国科学院的命令,这对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科学院于1725年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仅是一个研究中心,而且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直接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罗蒙诺索夫就曾在这里得到深造,后来成为著名的俄国科学泰斗。
毫无疑问,彼得一世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对俄国具有相当重要的近代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