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写于1823~1831年,它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俄国长篇诗体小说,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
小说的主人公奥涅金有过和一般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以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并且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在乡下的庄园,他和连斯基及其未婚妻奥尔伽成为好友。奥尔伽的姐姐达吉雅娜纯朴、多情,她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并勇敢地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纯洁的爱情,但是奥涅金委婉地拒绝了她。在一次家庭宴会,感到一切都庸俗无聊的奥涅金故意向奥尔伽献殷勤,引起连斯基的愤怒并要求与他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追悔莫及之余,奥涅金离开乡下出国漫游。几年后,在圣彼得堡的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和已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重逢,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但达吉雅娜无法背叛自己的丈夫。尽管深爱着奥涅金,但达吉雅娜还是拒绝了他。
奥涅金的“多余感”反映了俄国社会转型期部分先进贵族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生活的内心情感。19世纪上半期,当西欧资本主义已巩固和发展的时候,俄国仍处在沙皇专制的统治下,资本主义还在萌芽阶段。1812年开始的反拿破仑战争激起了俄国人民空前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的高涨,必然导致进步的人们对社会政治问题和祖国前途的关注。伴随着反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西方正统的资产阶级文化——自由主义对俄国的冲击出现了高潮。贵族知识分子中,青年军官们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要求社会改革,酝酿了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惨遭镇压后,整个社会弥漫在一种高压气氛中。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旧贵族阶级中分化出了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厌恶本阶级,痛恨本阶级的丑恶,但自身又具有本阶级的劣根性,所以空有一番抱负,却没有实际行动的魄力和勇气,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成为一种“多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