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是苏联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因小说中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保留态度而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5月3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时代》周刊1958年12月15日的封面上,帕斯捷尔纳克一点也没有表现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喜悦,头发灰白的他像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病,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在他的身后,一片葱茏的树林为白雪所覆盖。他的头顶是一片铁幕般笼罩的黑云。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报》的一篇文章里曾提到:是美国中情局助推帕斯捷尔纳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日瓦戈医生》在瑞典文学院考虑授予奖项之前,该书并没有俄文版。根据评奖规则,没有本国语言版的版本,帕斯捷尔纳克就不能得到该奖项。《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后,苏联政府和报纸猛烈炮轰该作品,因此小说不可能在苏联出版。另一方面,冷战时期西方世界对苏联的图书需求量很少,根本没有书商愿意出版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正在此时,信奉“书籍是最重要的战略性宣传工具”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得知了评委会的窘境,他们决定资助《日瓦戈医生》俄文版的出版。
为了淡化政治影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中并没有提及这部小说,只是含糊其辞地说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可正因为如此,帕斯捷尔纳克几天前还在感动地致电瑞典皇家学院:“极为感谢!激动!荣耀!惊讶!惭愧!”几天后却乐极生悲:因为苏联众多舆论的反对,这位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即刻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甚至有人举着标语游行,要求将他驱逐出境:“犹大(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因30块银元将耶稣出卖。耶稣被钉死后,犹大因悔恨而自杀。后来犹大便成为叛变者的代名词)——从苏联滚出去!”于是,他只好拒绝领奖,致电写道:“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我被授奖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领奖,请勿因我的自愿拒绝而不快。”
就这样,帕斯捷尔纳克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不仅未曾因获奖而取得荣誉,却反而招致屈辱和灾难的作家。在获得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年半后,他死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村庄。他生前在给表妹的一封信中无可奈何地写道:“现在最好的事就是死,但是我也许不应该亲手来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