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没有喻词的比喻?什么是强喻和反喻?

比喻的灵活用法

比喻有各种灵活用法,根据喻词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1.没有喻词的比喻

为了适应某种话语的结构,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例如:

① 泉边的花呀,有了春天才开放。咱们贫苦牧民哪,有了共产党才得解放。

②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例①没有出现喻词,而把喻体和本体排列成结构相似、互相映衬的平行句式。诗歌中常用这种比喻形式起兴。例②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小的船”,中间没有喻词,二者构成复指短语。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例如:

① 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不知还要深多少倍。(杨朔《茶花赋》)

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种比喻中常用“不如”“不及”“比……还……”等作喻词,往往借突出喻体的特性使本体得到有力的强调。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本体事物不具有喻体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它是以反托正,相反相成。通过联想,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例如:

① 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咽。(姚雪垠《李自成》)

例①应从喻体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即打江山是一件需要流血牺牲,极不容易的事情。这种比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异之处,是因为本体和喻体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是否定式比喻构成的基础。有时反喻和正喻联合运用,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例如:

② 困难不是铁,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喻是用喻体说明本体的,如果喻体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例如:

①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

用“大海”和“一滴水”来比喻群众和个人的关系已很好,再用“原子”来比,反而让人难以捉摸。有人形容猪很黑,说它像石墨似的,这也是违反常见、易懂的原则的。

(2)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做认真的概括,如果信手拈来,喻而不当,就会不伦不类。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比喻就很贴切:

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③ 她会爱你如同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以上句子是曹禺《雷雨》中的原句,因为女主人公蘩漪并不是反面人物,把她比作恶狗是不适宜的,曹禺后来改为:

④ 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4)要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下面五种情况都含有“像”,但都不是比喻句。

⑤ 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表举例)

⑥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表比较)

⑦ 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表联想)

⑧ 主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表说明)

⑨ 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表猜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29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