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起源于印度,意思是“很多香料放在一起煮”。咖喱的辛辣味可以调和牛羊肉的腥膻味,所以可以帮那些只吃羊肉、不吃猪肉和牛肉的人,解决食物味道的问题。
咖喱是多种香料的组合体,而印度又是香料大国,因此在印度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咖喱。在印度南部,因为气候闷热、潮湿,人们的食欲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在闷热的天气下,食物不易保存,而咖喱既可以让食物变得鲜香可口,令人胃口大增,又可以让食物保存得更长久,所以深受印度人的喜爱。
在印度有这样一句话:“印度人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吃咖喱。”对于印度人来说,如果没有咖喱,那真是度日如年。印度人几乎可以在所有菜肴里放入咖喱,像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羊肉米饭、咖喱鸡肉米饭、咖喱鱼排三明治、咖喱豆汤等。印度的餐馆都必须以咖喱作为主打食物,否则就有可能关门歇业,可见印度人对咖喱有多么喜爱。
在印度,搭配咖喱的主食一般是米饭和面饼。在北方地区,人们多用面食和咖喱搭配,而在南方地区,多用米饭和咖喱搭配。很多人说印度咖喱成功的秘诀是香料的组合和烹煮菜肴的顺序,所以即使没有华丽的烹饪技巧,只要顺序对了,一样可以享受印度咖喱的美味。一般来说,咖喱没有什么固定的食谱,与什么搭配要看个人的喜好和口味,因此咖喱最容易激发出烹调者的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塑造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大概也因为这样,咖喱才会冲出印度,走向世界。
咖喱不仅是印度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印度的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曾教人用树草的果实来调配长生不老药,并用当初传教的地名“咖喱”为此灵药命名,所以在很多印度人眼里,释迦牟尼被认为是第一个做咖喱的人。但是也有一些资料显示,“咖喱”一词来源于印度南方的泰米尔语。地道的印度咖喱以丁香、小茴香籽、芫荽籽、芥末籽、姜黄粉和辣椒等香料调制而成,其中姜黄是主料。也因为如此,咖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