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软木塞的发明历史:科学家的贡献
葡萄酒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种饮品,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葡萄酒和软木塞是天生的一对好搭档,小小的软木塞也蕴含了无数不为人知的历史。
软木塞取自于栓皮栎树的树皮。栓皮树,被人称为是“最不怕剥皮的树”。栓皮是栓皮栎树干生成的厚栓皮层经采剥加工后的产物,由木栓形成层每年向外衍生的木栓细胞形成。立木剥皮,皮层经一定年限再生后可再次采剥。栓皮质轻而富弹性,有绝热、耐压、耐水浸等特点。
早在13世纪初,葡萄牙人就颁布了法规保护栓皮栎,这比任何葡萄酒的原产地命名制度都要早。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驾驶坚船利炮周游世界,当时的船就是用栓皮栎树造的。这种木料极其结实,常用来制作桅杆、甲板这种抗压部件。
软木加工是葡萄牙传统特色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软木制成品传统上主要用于葡萄酒瓶塞。若有人要说自己支持螺旋盖,得先确定对方不是个葡萄牙人,否则,就好比当着我们中国人的面说喜欢日本瓷器、立顿茶叶一样伤感情。比较哪种材料封瓶更好,螺旋盖的好处能列出N条,不过,葡萄牙人只认准一条死磕:螺旋盖不环保。软木产量的一大半都用在了葡萄酒上,假使软木塞被螺旋盖取代,软木行业会遭受打击,随之而来的便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
实际上,消费者每喝一瓶葡萄酒,不但与生态息息相关,还和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罗伯特·胡克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因其兴趣广泛、贡献重要而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达·芬奇)”。他对人类的贡献极大,挑三件来说的话,一是胡克定律,是力学弹性理论中的一条基本定律;第二,他发现了细胞;第三,他发明了弹簧。这三件事,无一例外都和软木有关。细胞(cell)这个概念开始被世人了解,源于胡克对软木切片的研究,显微镜下的软木看起来由很多类似蜂房的小室(cell)构成,胡克因此将其命名为“细胞”。
胡克是波义耳的助手,也给了牛顿很多科学上的启发,他们都是皇家学会会员,其中罗伯特·胡克是三人中承前启后的角色。胡克不但出版了《显微术》,从软木的角度命名了“细胞”的概念,而且还从软木的结构中获得灵感,提出了弹性定律。再后来,他发明弹簧,制造了第一个具有弹簧的手表,奠定了现代钟表设计的基础。
到了18世纪,根据胡克提出的钟表原理,约翰·哈里森又发明了航海钟,这不但为历经几百年的经度之战画上了句号,也终于使航海家和海盗们能轻松地准确定位,格林尼治天文台因此扬名世界,英国成就了海上霸业。哈里森的航海钟几乎完全是用木头做的,用坚固的橡木做齿轮,虽然过去了几百年,他制作的航海钟今天仍在运行。
再说列文虎克,他是个平民出身的荷兰人,很喜欢磨镜片,他磨出的镜片放大能力远远超过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显微镜。受罗伯特·胡克的影响,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出来的显微镜观察物体,胡克当时看到的是软木死细胞,而列文虎克看到的竟然是活细胞!列文虎克把人类带进了微生物学的世界。
19世纪,伟大的路易·巴斯德出场了。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进行研究,成为一位科学巨人。受拿破仑三世的委派,巴斯德需要解决葡萄酒容易变酸的问题。巴斯德坚信导致食物腐败的微生物并不在食物本身当中,而是存在于空气中,为了证明他的想法,他用暴露于空气中的肉汤和密封的肉汤来对照。当时用来隔绝空气的密封材料,用的也是软木塞——橡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流行,远不及软木的普及。通过反复实验,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发酵导致酸败的本质,用巴氏灭菌法解决了葡萄酒变质的问题。玻璃瓶、软木塞、巴氏灭菌法,这几个重大的技术进步,使得葡萄酒储存寿命大大延长。
软木无处不在,比如深受饕餮客喜爱的伊比利亚黑毛猪火腿,这种猪吃野生橡果长大,而橡果就是这栓皮栎树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