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源远流长,产生了不少厨艺高超的人物,“十大名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分别是商代的伊尹、春秋时期齐国的易牙、吴国的太和公、唐朝的膳祖、五代时的尼姑梵正、南宋时期的刘娘子和宋五嫂、明朝末年的董小宛、清朝的萧美人和王小余。这十个人,都有各自的拿手厨艺。
伊尹是商朝开国时的辅国宰相,善于烹饪。伊尹常为商朝开国国君商汤做羹,他做的羹味道鲜美,被称为“伊尹汤液”。据说赴宴开席时,羹汤都是最先或最后上来,可能就是从伊尹的羹开始的。
易牙也叫狄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厨师,由于他精于煎、熬、燔、炙等各种烹饪方式,很受齐桓公的宠爱。前面我们还讲到他首制了鱼腹藏羊的鲁系名菜。
太和公的故事我们之前提到过,他是春秋末年吴国的隐士,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发明的烤鱼更是闻名,至今这道菜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膳祖是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女家厨。段文昌对饮食很讲究,把厨房称之为“行珍馆”,主持行珍馆的就是膳祖。在段家的四十年里,这位女厨师从一百名婢女中选出九名来,传授她们做菜的技巧。后来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编写的《酉阳杂俎》一书中提到的很多美食,都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是五代时的尼姑,也是著名的女厨师。她最大的功绩是创制了“辋川小样”的风景拼盘,将菜肴拼成辋川这个地方的景色,使菜里有山水,盘中有诗歌,富有艺术美感。
刘娘子是南宋高宗宫里的女厨,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宫廷女厨师,被称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是南宋著名的民间女厨师。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时,曾经品尝过她的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宋五嫂名声大振。
董小宛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名妓,擅长制作糕点,比如桃膏、瓜膏,也善于腌菜。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据说就是她的发明。
萧美人是清朝著名的女点心师,她做出的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香软可口,当时著名的才子袁枚很推崇她,《随园食单》里面盛赞她的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王小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名厨,烹饪手艺高超,而且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记载的食谱,许多都是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