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古人种茶,距今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唐代的“茶圣”陆羽写了本书叫《茶经》,他认为把茶叶当作饮料起源于神农氏。据说神农为了治病救人,尝尽百草,当尝到有毒的植物时,就咀嚼茶叶来解毒。当然这只是传说,但茶叶具有医疗和保健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传说茶叶传到日本后,有一位将军因为喝酒大醉而导致身体受损,有人建议他饮茶来保健,这位将军遵照执行,不久后,病症果然消失,由此茶道在日本盛行起来。
我们现在都说喝茶,古人将喝茶称为吃茶。“吃”就是“喝”的意思,现在的一些方言中仍有这样的用法,例如吃酒,就是喝酒的意思。
古人除了喝茶,还会用茶叶或者茶汁做菜、做粥。做菜的习惯至今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还有所保留,比如龙井虾仁、龙井鸡丝、龙井鲍鱼、碧螺鱼片、碧螺炒蛋、樟茶鸭、毛峰熏鲥鱼等,另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五香茶叶蛋。茶粥在陆羽的《茶经》和其他一些诗文中都有记载。
茶叶完全成为饮料,是到了三国后期。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宴请群臣时,规定饮酒要喝七升左右。有一个受皇帝宠幸的大臣,因为酒量浅,于是皇帝悄悄地赐给他茶水当酒喝,这才避免了醉酒的尴尬。到两晋时期,饮茶更加流行。客人来家里做客,主人一定有献茶一项,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东晋有个将军很喜欢饮茶,每次一定要喝一斛(hú)二斗(一斛等于十斗),否则就觉得全身不舒服。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已经有饮茶和茶市交易活动。魏晋时期,士人以茶代酒,来表现自己的清廉,有“以茶养廉”的说法。到了唐代,茶已经和普通食物等同,是日长必备品,《旧唐书》就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陆羽的《茶经》成为这个时期茶文化的集大成著作。宋元时期,斗茶盛行,品评茶艺,成为一时风尚。明清以后,茶树种植、茶叶制作技术日益精细化。如今,茶艺已经带有艺术色彩,是一种精神享受,相信这也是最早饮茶的先民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