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和其他名山胜景一样,扬名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名人的到访。名人到访武夷山留下的文学作品,成为人们知道和了解武夷山的最初动力。
武夷山的名人踪迹有好多种,主要包括诗词大家、地理学家等,他们来到这里或游山玩水,或在此修行生活。不管何种方式,他们的到来都大大提高了武夷山的知名度。
宋朝名相李纲曾游玩武夷山,与武夷山结下了很深的渊源。据说,李纲是个“性酷爱山水”的人,他曾两度游武夷。未游武夷之前,李纲常常以自己是福建人,而未能游览“为七闽最”的武夷胜景,深感遗憾。
1119年初夏,李纲白天卧寝,曾经做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乘着一只小舟,穿行于山涧,纵目四顾,峰峦奇秀,有如玉色,秀美环奇,不可模状。
一觉醒来,犹自欣然回味。李纲心想梦中所游历的,必是天上仙境吧!事有凑巧,这年他被贬剑哺,途经武夷。于是,李纲泛舟九曲,沿溪的奇峰怪石,让李纲目不暇接。
行到六曲,登天游,到晞真馆时,雪花纷飞、岩石皆白如玉,恍如梦中所见。此时,李纲惊叹道:“斯游清绝,已先兆于梦寐。”
为此,李纲写下了《记旧梦并序》《泛舟至晞真馆遇雪》《狮子峰》《试剑石》《江城子·游武夷》等五首诗词。
戚继光 (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和军事家,被我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后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他曾写过多部军事著作和诗词。
此外,李纲还有多首写武夷山的诗,其中,他在一首名为《九曲溪》的诗中写道: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
作为一个对武夷山久怀仰慕之心的人,李纲在这首诗中,把九曲溪的美写得生动逼真、跃然纸上。
武夷山不但受到很多诗人的眷恋与青睐,就连著名军事家戚继光也曾对此山表达出眷恋之情,还在武夷山立下为国戍边的壮志。
1567年,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奉诏北上,途经武夷山,在一面水光石题刻:
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
又挥毫题诗于冲佑观三清殿壁上,署名为“赳赳鄙夫”。
戚继光在一首《题武夷》中写道:
一剑横空星斗寒,
甫随平虏复征蛮。
他年觅取封侯印,
愿学幽人住此山。
戚继光的题诗,表达了他为国戍边的壮志,也抒发了他对武夷山胜地的眷恋之情。
武夷山不仅是吟诗作画之地,更是许多地理学家考察与研究的风水圣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不以仕途为荣,而以身许之山水,他22岁开始出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后来被整理成富有地理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在徐霞客的日记中,关于武夷山的记载有很长一段,可以看到在徐霞客这个观赏过无数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的眼里,武夷山依然具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千百年来,武夷山的美景吸引了许许多多名人的到访,除了上面的名人外,还有李商隐、柳永、苏轼、陆游、辛弃疾、范仲淹、刘基和徐渭等人都来过这里。
从这一连串显赫的名字里不难看出,武夷山具有多么大的魅力。而这些名人的到来,无疑又给武夷山增添了一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