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牙膏”吗
为了保护牙齿,古人可真是动了不少脑筋。尤其是古代社会中身份比较高的人士,更是使用多种漱口方式来保持口腔卫生。西方牙膏进入我国是近代以后的事情,而古人使用的“牙膏”,却是五花八门。
酒、醋、盐水、茶及温水是古人最早用来漱口的“牙膏”。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功能。尤其是盐,古人认为用盐刷牙是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方法,“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用茶漱口,是因为他们相信用茶漱口能去除油腻,调和脾胃,还能使牙齿坚硬不脱。据现代药理分析,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同时可以保持口腔清洁。这说明古人用浓茶漱口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而在6世纪时的南朝梁,出现了一种由皂角、荷叶、青盐等各种药物研熬而成的名为“口齿乌髭”的东西。这种东西对牙齿有增白留香、消炎镇痛的作用,还兼可黑发美容,可谓一举两得,堪称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药物牙膏。
到了唐代,古人开始用天麻、藁本、细辛、沉香、寒水石等研粉擦齿,以香口洁齿。五代时期又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已载有详细的药膏洁齿法。
以后,古人又逐渐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清热解毒的中药。这样做既能保持口腔清洁,又可治疗口腔疾病。
而沿袭至今的管装牙膏则是19世纪末期才开始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不过当时管里面装的是牙粉,用起来并不太方便。二战之后,牙膏的化学成分才真正定型,并普遍为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