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于西汉初期的《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吗?
创始于西汉初期的《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邸报》是因政治的需要而诞生的。西汉的行政管理实行郡县制,全国设若干郡,郡下设县。各郡在京都长安都驻有代表,其驻地被称为“邸”,各郡代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皇帝和各郡长之间的联络工作,因传递信息的需要,便产生了《邸报》。
而《邸报》的发展则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东汉年间,因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邸报》可以大量印制,其印制方法是先用毛笔写成楷书,然后再用木板雕成单张。一般每页13行,每行15个字。由此,《邸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行规模逐步扩大。
到了唐代,《邸报》的发行已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吏是其主要读者,而且此时的《邸报》内容也较以前更为丰富多彩,除了刊登皇帝的起居、行动、诏令、会议外,还登载奏章、叙任、赏罚、辞令、朝觐、通报等内容。
《邸报》开创了世界报纸的先河,而且发行时间也创世界报纸纪录。从汉代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共2000多年,中间虽然在名称上有所变动,但其发行对象、性质、内容及格式基本没有原则上的变动。
到了清代,《京报》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报纸向近代报纸过渡的标志。
而我国近代的第一张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外新报》。另外,1864年(一说为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以及艾小梅在汉口自办的《昭文新报》,都是我国近代较早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