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什么崇尚“九”与“九”的倍数?
在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古人还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并把“九”当成是天的象征,因此有“九天”、“九重天”、“九霄”之说,紫禁城被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也多以“九”名之。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九”或“九”的倍数。
故宫午门上的正楼,面阔、进深均为九楹,共有九九八十一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易》上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者,皇帝也,“九五之尊”遂为帝王之称。器物也多以“九”为名。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皇帝生日,娱乐为九“九”,即八十一种节目,“九九大庆会”,祝颂之辞也取《诗经·小雅·天保》中连用的九个“如”字句,称“天保九如”。
除此之外,“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活到百岁以上,总是说九十九,以期望活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