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历来较为喜欢数字“8”,是因为“8”和“发”谐音吗?
以前“8”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只是作为一个偶数,取其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北方农村讲究“三六九出门,二五八回家”。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讲究“8”这个数字,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忌讳言“8”,比如在安徽的某些山区,因殡葬抬棺须用8个人,所以他们忌讳言“8”。那“8”和“发”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其实这和“8”的粤语发音是分不开的,粤语中“8”和“发”的读音相似,因此“8”就成了“发”的代名词了。广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先锋,首先“发”了起来,知识大军南下,商业大军北伐,将“8”炒得空前火爆,从这个角度分析,“8”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8”当做“发”用,也只是用在实实在在的“发财致富”和作为贺词的“恭喜发财”上,并没有单独用做口彩语。但在有的地方还是有忌讳的,他们认为“8”谐音“巴”,巴住走不动,不能前进;再者就是由“8”容易联想到“王八”,所以他们讳言。
更为有趣的是,在有些地方待客时,不用八盘菜,他们有“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王八”的说法;甚至在有些地方建造房屋时,墙根忌铺八层砖,如果铺了八层,他们就会认为不吉利,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故而,用“8”代表“发”的用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在与五湖四海的商人做生意时,一定要做好地域划分,切记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