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和旧世界
葡萄酒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两个阵营,旧世界是指欧洲的传统生产国,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等,新世界是指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等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那么,新、旧世界的概念源起何处,又何时而来呢?
这要追溯到大航海时代,继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意大利的航海家亚美利哥(Amerigo Vespucci)继续深入探索,他证实美洲并非东方,而是一块全新的大陆。
当时的地图上没有美洲,于是亚美利哥在地图上画出新大陆并标上自己的名字,美洲因此而得名“亚美利哥”(America)。“新世界”(New World)的概念,也是亚美利哥提出的。作为美帝奇家族的门客,亚美利哥写信给雇主洛伦佐汇报新发现,密信一经曝光,发现美洲的消息先在佛罗伦萨炸开了,“新世界”一词迅速传开。在最开始,新世界就是指美洲,用以区别欧、亚、非三个已知的大陆,随着新发现的陆地越来越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都被划归到新世界的范畴。
南非、中国在今天都被划分为葡萄酒新世界的范畴,但是从历史上看来,东方文明古国属于亚洲,南非位于人们熟知的非洲,都不能算作新世界。葡萄酒借用了新、旧世界的概念,但和地理范畴的新、旧世界并不是一回事。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一行到达了美洲东部中段的印度群岛的两个大岛古巴、海地和若干小岛,从而拉开了发现新大陆的帷幕。新大陆的发现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了突破,随着探险者和移民的脚步,“哥伦布大交换”开始了,新、旧世界的农作物、人种、疾病乃至文化开始迁徙和交互。欧洲人把旧世界的苹果、香蕉、小麦、豌豆、甘蔗、橄榄、咖啡豆、蜜蜂传到了美洲,美洲原产的烟草、土豆、西红柿、马铃薯、南瓜、菠萝、辣椒被带到了旧世界;欧洲的牛、马、羊、鸡传到了美洲繁衍生息;旧世界的疾病天花、霍乱、黄热病害死了无数的美洲印第安人,新世界同样也回报了旧世界一份“大礼”——梅毒。在此过程中,酿酒葡萄也随着哥伦布大交换迁徙到了世界各地,全新的葡萄酒格局由此形成。
哥伦布大交换既有交融,也有对立,既有利益的获取,也有惨痛的代价,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史无前例。欧洲人对新世界不断殖民,催生了三角贸易,持续了300多年的黑奴买卖让欧洲人大发横财,却给非洲人民带来深深的苦难。海地岛居民曾有百万之多,欧洲人带来的天花和流感几乎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今天,这个中美洲的国家竟然有95%的人口是黑人,他们的祖先就是被西班牙人从非洲贩运到美洲的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