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移就的修辞手法?移就的基本类型?

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移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使用移就能使文句简洁生动、表达力强、给人想象的空间以及无穷的诗意。

(一)移就的基本类型

移就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1.移人于物

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① 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的人的孤寂。

2.移物于人

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例如:

② 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

“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3.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例如:

③ 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本是用来形容事物缺乏生命力,现在移用来修饰“日子”。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生命的事物具有了生命色彩。

(二)运用移就要注意的问题

(1)移就中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一般为偏正关系,即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修饰部分一般为描写性的形容词,被修饰部分是名词;修饰项和被修饰项,从语义上来讲,是反常组合,即充当修饰项的词,在—般情况下是不能与被修饰项搭配的。

(2)注意区别移就和通感。从范围上看,通感只能严格地限制在不同感官感觉相通的范围内,且表达感官感觉的词只能用原义;移就移用的词语往往是特指的,且仅限于表性状的词语。从心理基础看,通感主要凭借感受相通和一定的相似联想,把某一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用另一感官的感受表现出来;移就则主要是移情和相似联想,而又首推移情,着重的是把主观感受或情感体验转移到审美对象上去,使得物随情移,物我交融。

例如:

④ 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 红声 。(杨万里《又和二绝句》)

⑤ 篱笆围住的农舍,有一片 蓝色的幽静 。(艾青《彩色的诗—读〈林风眠画集〉》)

⑥ 向日葵的花瓣荡漾着 金色的幸福 。(刘白羽《新世界的歌》)

例④属于通感,例⑤是通感和移就的辞格兼用,例⑥属于移就。例④中表达为视觉特征的修饰语“红”直接修饰听觉对象“声”,有“花”才有“红”,“红”与“声”融合在一起,两种不同的感觉同时被人感知并且互相沟通,构成通感。例⑤“蓝色的幽静”,是基于联觉的心理机制。因为蓝色会引起冷、净的感觉,并且“幽静”“蓝色”分属于听觉和视觉,属于通感。用移就的相似心理机制也可以解释,蓝色往往与宁静详和联系在一起。因此它是两种辞格的兼用。例⑥虽也是用颜色词来修饰名词,但因为“幸福”是抽象事物,不是五官感觉把握的对象,所以不是通感,而是移就。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31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