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语选用不精当的修辞错误?

(一)词语表意不确切

选用词语时,要特别注意前后的意义配合关系,否则表意就不确切。例如:

原文: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 横逸斜出 。(茅盾《白杨礼赞》)

改文: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 旁逸斜出 。 (茅盾《白杨礼赞》)

“横”只表示跟地面平行的方位,“旁”的范围较广,只要不是在正中的都可称“旁”。 把“横”改成“旁”,一方面更符合树的长相,另一方面“旁逸斜出”与上文“旁枝”照应。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称

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有时变换词的形式能附加感情色彩。这些词语调配得当,就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调配失当,就会出现感情色彩上的问题。例如:

原文:“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嘴脸。(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初稿)

改文:“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色。(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例句中的“嘴脸”,修订时,作者把它改为“神色”。因为“嘴脸”是指面貌、脸色,带有贬义,而作品中写的是贫苦农民,用中性词“神色”比较妥当。

(三)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有些词语常用于口头,因此就带有口头词语色彩;有些词语常用于书面,因此就带有书面词语色彩。例如:

原文:还是那些 佶屈聱牙 的译文,他不知道那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改文:还是那些 疙里疙瘩 的译文,他不知道那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巴金《寒夜》)

改句中“佶屈敖牙”改为“疙里疙瘩”,将生僻拗口的文言改为白话,更符合小说叙事所要求的风格。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31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