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葡萄酒发展历史:葡萄苗木的迁徙
生产需要原材料,有葡萄苗才能发展葡萄酒产业。美洲本土有些原生的葡萄,但本土品种并非理想的酿酒原料,原住民也从来没有酿过酒。今天的加州有世界上最流行的酿酒葡萄品种,比如赤霞珠、霞多丽,独具特色的金粉黛(Zinfandel)等等。那么,最早的葡萄苗木是如何来的呢?
18世纪,加州的广袤土地还是属于西班牙的。西班牙传教士推广基督教义和修道院文化,最早把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带到了加州,修道院通常规模很小,酒产量不大,而且传教士葡萄(Mission
Grape)酿出的酒粗劣不堪。1821年,墨西哥脱离日渐羸弱的西班牙独立,捣毁了西班牙传教士的定居点,由传教士引领的葡萄酒时代宣告结束。
淘金热给加州带来了大量移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加州葡萄酒之父的阿格斯顿·阿拉斯特(Agoston Haraszthy),他出身匈牙利贵族,天生爱折腾。1861年,阿格斯顿到欧洲葡萄酒产区走访调研,并收集了十万株葡萄苗带回加州,涵盖了所有主流酿酒品种。当时各国移民只忙着发大财,没人愿意干又脏又累又不赚钱的活,阿格斯顿灵机一动,找到华工的带头人组织了几百名华工,把十万株葡萄苗一棵一棵地种在了索诺玛(Sonoma),这是加州历史上首次规模化的葡萄栽培,加州葡萄酒的历史由此进入全新阶段。
还有一个人对葡萄迁徙的贡献很大,他就是旧金山的首富——古斯塔夫(Gustave Niebaum)船长。他经营海洋兽皮发了大财,旧金山的贸易基本被他垄断,在20世纪初,他的资产就已超过千万美元。他不但有钱,也很爱葡萄酒,他斥巨资在纳帕谷创建了炉边酒庄(Inglenook)。靠着航运的便
利,古斯塔夫从波尔多、勃艮第,还有德国的莱茵河带回了不少优良葡萄苗木,并亲手栽下了纳帕谷的第一棵梅洛(Merlot)。古斯塔夫的最大贡献在于优化了加州的葡萄品种,开创了自然重力法酿造,也是当地第一个装瓶的酒庄,为加州葡萄酒树立了高品质标杆。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炉边酒庄获得了特别大奖。酒庄在古斯塔夫后代手里经营了几代人,现任主人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教父》的导演科波拉。
1920年,美国颁布全民禁酒令,所有人不能造酒、不能卖酒、不能运酒,但酒的需求无处不在。人们在特殊时期里放弃了高质量的葡萄,大量栽培阿利坎特(Alicante),这个品种颜色深产量高,并非高质量的酿酒品种,一般只用作调配,优质的欧洲品种被劣质葡萄取代,对美国酒是不小的打击。
金粉黛是加州最具本土特色的葡萄品种,据研究是由原产于意大利的Primitivo变化而来,很有可能是由意大利移民在淘金热时期带到加州的。1976年之前,美国酒经常会借用其他产区名宣传,比如酒标上标着波尔多、勃艮第、夏布利、波特酒等等,其实不单是美国,欧洲原产地的地理标志经常被移花接木到美洲和大洋洲的葡萄酒上。虽然抱大腿也许在短期内能帮助销售,但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在帮别人推广,因为消费者记住的永远是波尔多、勃艮第。弗兰克·舒马克(Frank Schoonmaker)是美国的葡萄酒作家兼酒商,他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推广加州葡萄酒,并最早呼吁停止使用波尔多、勃艮第、波特或雪莉这样的词汇。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理解瓶子里边装的是什么,酒是什么味道,他推荐在酒标上标识葡萄品种,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