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酒令的背景大揭秘:女权运动的兴起,妇女能顶半边天
除了清教徒对喝酒逐渐有反对之声,出台禁酒令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女权运动的兴起。一战时,男人们上前线打仗,妇女从幕后走到台前,接替了军需品生产和后勤支援的角色,并在战后填补了大量文职岗位,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了,也开始管着老公喝酒。
早期的移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危险程度小,喝点酒不当回事儿,打个盹儿然后继续干活,但是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幅度代替手工,一个萝卜一个坑,在这种情况下,男人一旦酒后出工伤,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男人喝酒不但花钱,喝醉了还会家庭暴力,此外,妇女们认为酒后容易乱性,造成妇女生育负担加重,而生孩子养孩子都是女人们的事儿……禁酒令推出之前正值女权运动热火朝天,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CTU)是最著名的妇女禁酒组织,她们一边努力争取投票权,一边大力倡导禁酒,声势越来越大。
如果女性有了投票权,肯定会对酒行业不利,因此商界和酒界都极力阻止妇女的政治权利。资本家也站在妇女的对立面,当时工人待遇很差,而且大量使用童工,妇女一旦有了投票权,就一定会在福利待遇上施压,这毫无疑问会触及资本家的利益。政客们也嗅到拉选票的机会,他们和妇女同志们相互支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争先恐后地倡导禁酒。1920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禁酒令,也是在这一年,妇女们获得了投票权。
早在1851年,缅因州就率先开始禁酒,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美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州实现禁酒,第18号修正案通过前夕,48个州中已有33个州禁酒。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成为了美国禁酒令的助推剂。打仗需要粮食,禁酒等于节约粮食。再者,美国主要酿酒商都是德国移民,德国是敌人,所以不能讲德语,不能印德国报纸,不管吃的用的,凡是有德国名字的都不能用了,道德败坏的德国人爱喝酒,不喝酒就是爱国。当喝酒被道德绑架,禁酒令的推出变得顺理成章。禁酒令是禁酒团体、清教徒、女权运动、政客、酒商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决,最终以禁酒令的出台而暂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