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葡萄酒之父:扬·范里贝克与西蒙·范·德·斯特尔
虽然航海家迪亚士早在1488年就发现了好望角,但葡萄牙人将中转站设在了东非的莫桑比克,并没有经营好望角,荷兰人盯上了这块肥肉,兵不血刃地占领为殖民地。1652年4月6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扬·范里贝克(Jan Van Riebeeck)及第一批153名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抵达好望角,建立了南非的第一个殖民地——开普敦,地处两大洋交汇处的开普敦马上取代毛里求斯成为东方航路上最重要的贸易站。
范里贝克并非酿酒师,也不是农业专家,他实际上是个医生,作为开普敦的第一任长官,范里贝克的任务是在这里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补给站,为来往的荷兰商船提供物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葡萄酒。酒可以灭菌、增加营养、预防坏血病,酒桶还可以压舱,是航海贸易的必需品。
1655年,范里贝克种下了南非的第一株葡萄,1659年2月2日,范里贝克收获葡萄并酿出葡萄酒,这是南非历史上第一次酿出葡萄酒,比澳洲和新西兰早了一个多世纪。尽管范里贝克鼓励种植葡萄酿酒,但荷兰移民都是渔民出身,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热情,酒的质量可想而知。荷兰人曾经用柚木代替橡木桶来储存,但是柚木掉颜色,酒色、味道变得很怪异,根本没法喝。
1662年,由于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需要,范里贝克携老婆迁往雅加达,他们的儿子亚伯拉罕·范里贝克(Abraham van Riebeeck)继任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总督,一家人都再没回过南非。范里贝克在南非住了十年,这期间葡萄园面积不大,酒质量也不高,并没什么亮点可言,不过总算为南非葡萄酒开了个头,为了纪念范里贝克的功劳,他被后人奉为“南非葡萄酒之父”。每年的4月6日,是南非的公共假日“里贝克日”,这一天是范里贝克率领船队登陆好望角的日子。
西蒙·范·德·斯特尔(Simon Van der Stel)是范里贝克的继任者,这位新总督对葡萄栽培和酿酒满怀热情,他的梦想不仅仅是满足商船的需要,而且要让南非出产优质的葡萄酒。他在开普城外一下子买了750公顷的土地,种下了10万株葡萄,建立了直到今天仍大名鼎鼎的康斯坦提亚(Constantia)酒庄。这里背靠桌山南麓,面向福尔斯海湾,日照充足,降水适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1705年,在此孕育出了南非的首批优质葡萄酒,距离范里贝克在南非栽下第一株葡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斯特尔去世后,他的产业拍卖了四天,酒庄被切割成了三份,四个儿子各自继承了一份遗产和官衔,庄园自此陷入衰败。1778年,德国人亨德里克·克洛特(Hendrik Cloete)购买了大康斯坦提亚(Groot Constantia)庄园,他栽种了不少流行的国际葡萄品种,全情投入于酿制最优质的葡萄酒,酒庄在克洛特家族中经营了五代,出产的酒成为了南非葡萄酒的典范。康斯坦提亚酒登陆英国市场并逐渐走俏,这是南非酒首次走上欧洲的舞台,酒庄出产的甜酒在欧洲的王公贵族中尤为受欢迎,拿破仑也是粉丝之一,他被流放圣赫勒拿岛期间曾专门要求康斯坦提亚葡萄酒相伴。
说到历史功绩,范·德·斯特尔在1679年创建了斯泰伦布什(Stellenbosch),他以自己的姓氏给这里命名,Stellenbosch的意思是“Stel’s Bush”,即斯特尔的丛林,这里也是今天南非著名的葡萄酒产地。
斯特尔对于葡萄酒的热情和贡献众所周知,但这位总督的身世很少为人提及,实际上他是个出生在商船上的私生子,父亲是毛里求斯的总督,而母亲则是个印度奴隶,说起来他是第一个非白人的混血总督,不过后来施行种族隔离的当局根本不承认也不愿提及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