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禁酒令历史:禁酒运动的兴起(1881-1893年)
禁酒是新西兰建国前就开始争议的话题,它贯穿了新西兰两个世纪的发展史,历程漫长而复杂,禁酒团体的招数离奇多变,虽然有几次相当悬,但新西兰从未能出台全民禁酒的法令。
禁酒运动的兴起(1881-1893年)
1820年代,新西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移民,英国新教徒的理念和习俗也不可避免地被带到了这个海岛,从他们到达的第一天起,禁酒的思潮就在这里萌生了。早期的新西兰人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者,农夫和渔民喝点酒再正常不过,但一堆土豆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坏的,酒鬼的数量随着移民数量的增长也在增加,禁酒主义者把贫穷、疾病、家庭暴力这些社会问题都归咎于酗酒,开始劝诫人们远离酒精。
最早的禁酒会议在1836年就召开了,当时正值巴斯比执政期间,焦头烂额的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回应禁酒的呼声。会议在北岛的岛湾(Bay of Islands)召开,这里海岛密集,气候多变,如果渔民喝醉了酒出海,基本是有去无回。酗酒问题越来越严重,酒鬼对老婆孩子不闻不问,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新教徒们认为酒是社会问题的根源,不但要求教派的兄弟发誓不饮酒,还给殖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台全民禁酒令。
禁酒团体的第一次阶段性胜利是1881年出台的《酒类许可证法案》,各地区可以自行组建本地的经营许可委员会,委员会有权力决定是否给经营场所派发许可证。禁酒主义者认为有了委员会就可以断绝酒的流通,社会就会一片宁净。可想而知,禁酒派掌权的委员会一成立就痛下杀手,禁止所有场所卖酒,从业者被断了财路,他们愤怒地将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法院则支持了从业者的上诉,认为委员会的偏颇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因此这个许可证制度没能让禁酒令出台。
早期的移民年代主要靠男人养家,一旦男人酗酒出事,女人很难维持家庭,因此妇女们冲在了禁酒运动的第一线。1885年,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WCTU(Wome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成立,这个名字也许读者朋友们还记得,它在美国禁酒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86年,禁酒团体成立了新西兰联盟(New Zealand Alliance),联盟派发宣传资料抨击卖酒,并要求议会出台全民禁酒令。19世纪末期,酗酒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清教徒主张禁酒,普通大众也开始提倡禁酒,禁酒话题逐渐渗透到新西兰经济、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之中,成为最大的社会争议之一。
由于立场不同,议会里出现政见分歧,社会效率降低,这让政府非常头疼。禁酒团体一直给政府施加压力,新西兰总理理查德·色当(Richard Seddon)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于1893年颁布《酒类销售控制法案》,规定选民可以自行决定各地区是否可以销售酒,每三年进行一次公投,禁酒的前提是要有超过50%的选民投
票,且禁酒支持率必须达到60%。要获得六成支持率并非易事,然而,恰好就在这一年,新西兰的妇女们获得了投票权,这无疑会提升禁酒的支持率,妇女们被寄予厚望,禁酒运动的新局面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