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唐代各阶层的人均有饮酒的嗜好,并以聚众欢宴为特色。例如,“琼林宴”、“避暑会”、“暖寒会”之类。尤其是丰收之后,普天饮酒庆贺,形成“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的亮丽风景。
唐代酒店多,所以人们很容易进店饮酒。《开元遗事》记载:
自昭应县(陕西临潼)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门,当大路市酒,量酒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旧唐书》字:
东至宋泞,西至歧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馍丰溢,南诸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这些文字说明了唐代酒店业的繁盛。
当时,唐都长安的酒店早已突破城中两市的范围,发展到大街小巷以及郊外都有酒店的记录。从春江门到曲江一带,这里是文人和贵族的游兴之地,沿途的酒家更是密集,杜甫在其诗《曲江二首》中曾写道: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由此可见当时酿酒业之兴盛。而且在一些繁华的聚居区,还出现了豪华的酒楼。当时长安的酒楼,高者可达百尺,其间酒旗高扬,丝竹之声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