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谰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借由自己的判断,去其虚伪,取其精实,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速度大体可以分成五个等级,即微醉、初醉、深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晰,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缜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那些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已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开始进入“以酒遮脸”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为如此,初醉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是神情亢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喝酒之人由于酒精作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思维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约束。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能言,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据实陈述的状态。所以,这是听其“真言”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正所谓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此其时也。
人逾过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逐渐紊乱,意识渐近模糊,判定能力大都失去。所以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内容。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沉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常伴有失态之举,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不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综上所述,初醉、微醉乃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者,当其时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信息,万勿以酒后之词无足轻重而弃之。如果说话人已进入大醉的阶段,则听者最好放松注意力,千万不要轻易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滥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大醉、沉醉,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听与不听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