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与酒的故事典故:饮醉辄倒称醉龙
蔡邕祖上多人为官,其中六世祖蔡勋较为出名,是蔡邕之前蔡氏宗族中最显赫的人物。蔡邕道德文章,书法均称道于世。善饮酒,醉倒就躺在大街上,被人称为醉龙。
据说蔡邕出生时大科学家张衡刚刚去世不久,因此人们竞相传说蔡邕是张衡转世,史载他“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这就使这个传说被传得更加神乎其神。
东观校书
蔡邕是著名的大学者,很多当权派都想拉拢他出来做官,其中宦官徐璜、左都曾拉拢过他。并主动向皇帝推荐蔡邕。接到诏书后,蔡邕本无多大兴趣,可是看到诏书言辞恳切,他还是去了。去是去了,可是走到半路他又撒谎说身体欠佳,回家过起了隐居生活,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公共活动,搞得徐璜、左很没面子。
尽管蔡邕为人架子很大,但是宰相桥玄仍然很看重他,亲自出马,请他到国家的最高文献机构来工作。由于这项工作很符合他的喜好,于是建宁三年(170年)终于出来做官了。担任了议郎,负责在汉政府的大型图书机构“东观”校书。蔡邕认为,由于时代久远,加上当时的印刷设备落后,经典思想著作谬误很多,因此给皇帝上书要求校订被公认为“圣典”的六经。不久报告获得比准,蔡邕领衔,和堂溪典、杨赐、马日、张驯、韩说等人开始了这项文化工程。
校订结束后,为了让这次校订的书起到典范性作用,汉灵帝命人将校订过的六经刻在最高学府太学门外的40块石碑上,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浩大的碑刻石经《熹平市井》。当时的士子们听说后,纷纷赶到太学门外抄写,结果发生了严重的堵车事件,史载“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