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酒文化:明清酒与音乐的故事典故
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酒宴上,人们用音乐为饮酒助兴;不少音乐也包含着有关酒的内容。
西周至春秋时期,歌曲主要是风、雅、颂三类,风雅这类歌曲在宫廷及士大夫宴乐时演唱,一般以瑟或琴伴奏,它们中直接与酒有关的有十多首。如《鹿鸣》中就写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笛,吹笛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祧,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明清酒与音乐
明代和清代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歌与小曲,这里面和酒有关的举不胜数。明、清的宫廷音乐中,宴乐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清代的宴乐就有《中和乐》、《丹隆乐》、《清乐》等。宫廷的宴飨,一般在元旦、万寿节和冬至举行,何时演奏哪一种音乐都有严格的规定:“皇帝出入奏《中和乐》,大臣行礼奏《丹隆乐》,巡酒奏《庆隆乐舞》。”
王侯和富贵人家,举行宴会时也以音乐助酒兴,乐器是用筝、瑟、琵琶、三弦子、拍板等,歌者只用一小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伴奏进行演奏。
综观数千年的音乐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酒为歌唱的重要内容,另一部是酒乐相配明君臣之礼或者为酒宴来助兴,还有就是以音乐写饮酒之人的精神状态,抒发饮酒人的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