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酒文化:怀素与酒的故事典故
醇酒之嗜,激活了千余年不少书法艺术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为数众多的书法艺术精品。从王羲之酒后写《兰亭集序》到张旭醉后狂草,再到怀素酒后狂书,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传奇。
酒不仅能催发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灵感,它对于书法家,也具有激化兴奋的功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曦之和好友在兰亭雅集,曲水流觞之中,他于微醉中挥毫书写了《兰亭集序》,成为千古佳作。后来,他在清醒时又试写了数百次,都不能达到那种上乘的效果。
怀素是唐代名僧,著名书法家,字藏真,精通禅理、禅趣。怀素的狂草,与他创作时嗜酒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他常常酒酣兴起时,在寺院墙上、器皿上,甚至衣服上任意书写,不尽兴不罢休。他终日不离酒壶,以酒为伴,酒已成为他创作的必需品。怀素在《自述贴》中就说到自己在写书法时: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欲书书不得。兴来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宣和书谱》中对怀素醉书的草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耸动当世,则后生晚学者,不啻膻蚁之。
可见怀素出类拔萃的书法艺术和精妙的墨迹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并且给予后学以强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