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酒文化:元明书家与酒的故事典故
醇酒之嗜,激活了千余年不少书法艺术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为数众多的书法艺术精品。从王羲之酒后写《兰亭集序》到张旭醉后狂草,再到怀素酒后狂书,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传奇。
酒不仅能催发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灵感,它对于书法家,也具有激化兴奋的功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曦之和好友在兰亭雅集,曲水流觞之中,他于微醉中挥毫书写了《兰亭集序》,成为千古佳作。后来,他在清醒时又试写了数百次,都不能达到那种上乘的效果。
元明书家与酒
元代有一位叫郭界的书法家,他和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鲜于枢交往甚密。他的书法受赵孟影响。俞希鲁撰写的《郭天锡文集序》中说,郭异身长八尺,有美须,善于辩论,是个堂堂然的大丈夫。郭界的酒量更是大得惊人,时人称他有“有鲸吸之量”。他在醉后,信笔挥酒,墨神淋漓,得之者如获至宝。
明代的祝允明嗜酒毫无拘束,笔迹天真纵逸,不可端倪。狂草学古人怀素、黄庭坚,他在临书的功夫上,同代人没有能和他比的。他是一位全能的书法家,能写古雅的行书、精致的小楷、篆隶、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