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的发展历史与两者区别
工厂大量酿制和小到类似家庭式酿酒厂生产的啤酒,真的需要一决高下吗?
两边阵营的产品和所追求的目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喝哪一种啤酒才好,应视你自身的需求而定。
啤酒巨人
2017年,全球半数的啤酒市场由三大品牌主导:百威英博(AB InBev)、喜力(Heineken)和嘉士伯(Carlsberg),这三家企业旗下共有大约800个品牌。人们对这“三巨头”的批评,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雄心壮志,只是一味地提供拉格啤酒,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酒精度低且清凉解渴。
瞄准顾客
然而过去20年来,为了巩固并开发新市场,大型企业也开始重视“特色”啤酒。这类啤酒通常属于上层发酵,可酿出各种鲜明的滋味。啤酒大厂也开始锁定特定族群(女性或年轻人)进行市场调查,尝试酿制新产品,例如水果啤酒,并且配合营销活动。
新参与者
啤酒爱好者当然不可能满足于口味单调的工业啤酒。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啤酒界,小虾米也有可能与大鲸鱼一较高下。例如位于内华达山脉、从自家厨房起家的Boston Beer Company,现已成为美国知名的精酿啤酒品牌,年产上万升啤酒,销往全世界。
酿造过程
无论产量多寡,酿制啤酒的基本步骤大致上是一样的。微型酒厂100升的啤酒槽,与工业巨头3万升的啤酒槽,差别只在于设备规模,还有对酿造过程的掌控度。不管生产能力大还是小,都无法百分之百地预测啤酒最终呈现的质量,一切都取决于原料质量与酿酒师的技术。
口味的选择
工业啤酒与精酿啤酒的差别,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于口味的选择,尤其是喜爱带有明显啤酒花风味的消费者。因为在以前,啤酒花带来的苦味常被视为“丢脸”的瑕疵。然而许多独立啤酒厂采取创新的手法,例如提供限量季节性啤酒,或是胆大心细地尝试新的酿制技术,最终从单调的啤酒市场中脱颖而出。
精酿啤酒厂究竟是什么?
“精酿啤酒厂”与“工业啤酒厂”相比,概念还相当模糊,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然而法国法律保留了“微型独立啤酒厂”的概念,将精酿啤酒厂定义如下:
·年产量低于2000万升。
·在法律上与经济上独立于其他酿造厂。
·有独立的酿造设备,不与其他酿造厂共享。
·不借用别家的商标来售卖啤酒。
年产量小于2000万升
经济独立
独立设备
精酿啤酒生产者
美国是引领啤酒革命风潮的啤酒大国,美国酿酒者协会(American Brewers Association)也制定了和法国类似的规范,来定义精酿啤酒生产者或“手工啤酒”酿酒师,但多了几项非强制性的规定,例如:
·使用麦芽作为主要原料,而非工业啤酒大量使用的玉米或米。
·要有创新精神,有能力重新演绎经典啤酒风格并加以改变。
·回馈当地社区,尤其通过慈善行动更好。
弱肉强食
近年来,老字号的大型酒厂与无畏无惧的小型酒厂,两者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知名啤酒品牌百威毫不犹豫地在广告中贬低精酿啤酒的狂热爱好者,其母公司百威英博集团却在2011年收购了芝加哥引以为傲的Goose Island精酿啤酒厂。无独有偶,喜力也于2015年买下了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Lagunitas精酿啤酒厂,借机投资深具潜力且逐年增长的新消费族群(占市场总销售值的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