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惬音令和拆字令
唐朝的时候,高骈任成都节度使时,曾设下酒宴,命好友薛涛改一字惬音令。当时的酒令要求是用的字必须是一个象形字,并且还要逐韵。高骈起令为:“口,有似没梁斗。”薛涛还令:“川,有似三条椽。”两人以这种方式为饮酒助兴增乐。
此外,文人在饮酒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雅趣,一方面为了体现自己的学识,还制作出景物双关令、征经史令和推字换形令、词牌合字令等。
名士张姻与商慧相遇,因为志趣相同聚在一起饮酒,为了助兴就行景物双关令,张姻云:遥望渔舟,不闲尺八(乐器)。
商慧为了接酒令,马上饮酒一杯,凭栏作呕吐状,再入席做令为:凭栏一吐,已觉空喉(箜篌,古时的乐器)。征经史令是以古代的诗歌和历史为酒令,在唐咸通年间,番禺名士李汇游于福建,晚上住在一个老学者家里。
二人谈论经史,淹留累夕,后来在酒席上就行征古今诗语的酒令。老头的酒令是:长安轻薄儿,白马黄金羁。
李汇接令为: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丑。然后李汇又行令为:白发有前后,青山无古今。老头还令:此翁白头真可怜,忆昔红颜美少年。至此,老少二人尽欢饮酒,在行酒令中共论及几十家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