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无论那个地区,男女在订婚时,大多要备酒宴,招待宾客,到时双方亲友均到场祝贺。
到了婚嫁的日子,一些地方还要喝“别亲酒”。在女儿出嫁的前天晚上,父母要为她置备酒席。女儿入席时,坐于首席,由平辈或小辈陪着,席间先由她的母亲为女儿斟酒,酒宴结束后,长者引着她辞别祖先。
在一些地方,男家迎亲队伍去女方迎娶时,女方还要专请迎亲队伍喝酒吃饭,此酒也叫上马酒。新娘的父亲或叔伯要举酒杯,为接亲队伍饯行,预祝他们一路平安。一些地方则在女儿出嫁当天,父母置办酒席送女儿出嫁。
在一些地方,新娘和男方由迎亲队迎接到男家大门口时,男方家的两个妇女要站于门口,一人捧盘举杯,一人执壶斟酒,向新娘和送亲宾客敬酒,新娘饮酒后方才能进夫家进行拜堂。
古籍记载两千年前就有在结婚之日,新郎先至女家迎娶新娘,待新娘进夫家门后,要设酒宴让新婚夫妇“先牢而食,合卺而醑”。
喝“合卺”酒的习俗,到了宋代才改用两只杯子,但仍用红绿线连接,新夫妇各饮一杯,以示合欢,“合卺”也从此改称交杯酒了。新夫妇这天必定是既兴奋又羞涩,一切行动听凭亲友支配。有的地方对交杯酒的杯子处置非常有趣,要将杯子掷于床下,验其俯仰,如杯子一俯一仰,就意味着天覆地载,阴阳和谐,是大吉大利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