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到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漆酒器的风格特点
明清时期,漆器的种类最为丰富,它包括了堆漆、填漆、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雕填、螺钿、犀皮、款彩、炝金、百宝嵌、剔红、剔犀等,但是这个漆酒器作为实用器具已经很少出现了。
漆酒器和青铜酒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没有如同青铜器那样具有礼器的含义,它只是被作为一类实用器具。也正是这个原因,漆酒器的制作手段更加丰富。描金漆酒器是最为常见的,它是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而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酒器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是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身上的斑纹而得名。
填漆酒器是先在器具上刻成花鸟,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然后磨平。点螺漆酒器是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把薄螺片放在在漆坯上,做成装饰。金银平脱漆酒器是把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推光制成精美的酒器。螺钿漆酒器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然后嵌在雕镂或漆在器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