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作品中人物不借助其他手段,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感。直抒胸臆,直截了当,表达情感较为直白、强烈,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直抒胸臆可以直接呼告,或者把抒情对象拟人化。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最后两句写得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土地”的那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结尾总结式地直抒胸臆,既突出强化了诗人的感情,又增加了诗的容量,感人肺腑。

直接抒情还可以让作品中的人物运用内心独白来表现。戏剧具有“舞台化”的特点,剧中人物更可以直抒胸臆。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中屈原的内心独白,对风、雷、电的呼唤,对黑暗、邪恶的诅咒,对光明、自由的热烈追求,其实就是作者的心声,只是借助屈原之口表达而已。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借助其他表达手段以达到抒情目的的一种方式。情感的抒发都需要一个中介,作者的情感往往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隐藏在事、景、理之后,所以情感的表达较为含蓄委婉,富有韵味。根据抒情借助的中介的不同,间接抒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寓情于事

寓情于事,是借助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一边叙述一边抒情。正如清代刘大魁所说:“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  这种抒情是情由事生,故叙事不在乎情节与过程的完整,而是截取有意味的片断,在叙述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以寄托作者的情意。叙事类作品中抒写回忆性散文经常使用这种抒情方式。如丰子恺的《梦痕》,由左额上的一条疤痕说起,娓娓道出童年的历历往事:由家人围坐做米粉包子到自己吵闹着又吃又玩,到因为印米粉菩萨而跌伤在额上留下疤痕;从五哥哥玩蜈蚣、耍大蛇、结辫子的“恶戏”,到做蚕豆水龙、豆梗笛、烛油浇塑等“玩意”。作者随意抒写平常琐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情趣,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寓情于事不能仅限于客观的交代和陈述,而应该在叙事中处处隐含作者的情感,“我”虽然没有直接抒情,却藏情于叙事的过程中。

(二)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特点是移情入景,景语即情语,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把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具有了浓郁的主观色彩。

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描写昔日繁华热闹、高门甲第毗连的乌衣巷的荒凉冷落,抒发历史变迁如沧海桑田不能预料的感慨,达到“即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冰心的散文《笑》,由看到“苦雨孤灯之后”的“一幅清美的图画”,及“安琪儿”的笑和花,联想到同样抱花和带笑的孩子和老妇人,表达了其爱与美的主题。全篇清新婉丽,色彩鲜明,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感。

寓情于景的写法,关键在于对所描写的对象要有独特、深刻的感受。这样才能情景相生,物我一体。要想写好此类抒情性的作品,就要有丰富的情感积淀,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三)寓情于物

寓情于物,是借助对具体物象的叙写,来寄寓作者的人生感受。这种技法一般选择有特点的事物来寄托情感,或者抓住事物独特的内在品质,使之人格化;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表露情感,使文章蕴涵深厚,情深意远。

寓情于物中比较常用的是托物言志。如唐代虞世南《蝉》、骆宾王《在狱咏蝉》、李商隐《蝉》这三首诗,吟咏的对象都是蝉。但由于作者的身世、处境不同,三首诗所表现的情感、蕴涵的意境也就迥然不同,各臻奇妙,因而被人称之为唐人咏蝉三绝。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人的情感、志向借助于外物来表现,取决于作者所选取的物与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志向有某些相似之处,也跟作者自身的身世、处境有关,所以同样是托蝉言志,“志”的内涵却各不相同。三首诗都是借咏蝉来寄寓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剖白自己的心境。虞世南笔下之蝉,是清雅华贵之蝉,骆宾王笔下是绝望呐喊之蝉,李商隐笔下是窘迫无援之蝉。题为咏蝉,实为自咏;咏物仅仅是依托,抒情言志才是本意。

(四)寓情于理

寓情于理,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这种写法是把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形成富有情感色彩的议论和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抒情。

余秋雨《文化苦旅》以凝练简约的语言发思古之幽情,抒今朝之感慨,往往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其思想意境突兀而出,如峰峦般坦呈在读者面前。比如《莫高窟》中的一段: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1000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1000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1000年的生命。1000年流逝了,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永恒的生命!

在这里,莫高窟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有以千年计的鲜活的生命,历史也因此处于恒久的运动状态。人文景观与历史内涵融合,碰撞出一片耀眼的艺术火花。

运用寓情于理的方法,要注意理智与情感的融合,以情论理,使抒情成为一种为思想火花所点燃的激情抒写;说理应精警深邃,富于哲理性。这样,文章才具有浓厚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22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