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要文章的过渡?

过渡,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见的过渡形式或手段有三种:一是关联词语,如“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等,这类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二是过渡句,即起承前启后的过渡搭桥作用的句子,一般放在前一段之后或后一段之前。三是过渡段,其作用与过渡句相同,只是它自身还包含一些较为具体的内容(如概括上文的意思、提示下文的内容等),一般放在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之间。有时,过渡段就是一句独立成段的话,那么这样的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

运用过渡手段,会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第一,文章内容转换时,一般要运用过渡手段。

在记叙文和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当时空转移、事件改变时,过渡常常成为这种转变的一种提示或标志。如《藤野先生》开头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的观感,下面则写他去仙台学医的情况,这时便用一个独立成段的句子来表示空间的改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样就使上下两部分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了。

在议论文写作中,过渡手段一般在内容重点或论述方面发生改变时使用。它可以表示上下文之间的多种关系,或承接,或转折,或深入,或补充,或因果等。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开始用一段概括说明我们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缺点,然后分三段来具体分析,每段前都有一个起提示作用的过渡句。这几个过渡句不但表明了这三个段落和开始一段的承接关系,而且显示出它们彼此间的承接关系。这部分开始的第一段也是个过渡段,它以“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样的语句,把这部分前一部分衔接起来,表示论述的重点发生了改变。在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存在的缺点之后,又写了这样一段:“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这里用“当然”这个关联词语来过渡,对上面讲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至于表示各层意思的深入递进和因果关系的例子也是很常见的,这里便不列举了。

第二,表达方式或表现方法改变时常常需要运用过渡手段。

这里面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抒情、议论与描写、记叙的接榫处要过渡。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是抒情和议论,在转人叙述前使用了“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这样一个过渡(句);结束叙述而再度进行抒议时,又用“朋友们,用不着繁琐地举例……”这样的句子来过渡。

运用插叙、补叙、倒叙等表现方法时常常需要过渡。插叙的过渡,如: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写我军发起总攻前,“我”和新媳妇在前沿包扎所铺床被,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乡干部送来了慰劳她们的家做的干菜月饼,这时“我”才想到“原来今天是中秋节”,接着在下一段开头又写道:“啊!中秋节,在我们家乡……”于是便很自然地插叙了一段关于“我”儿时中秋节晚上合家吃瓜果月饼的欢快场面。

补叙的过渡,如鲁迅小说《祝福》中有段较长的补叙,“我”年关时节回到故乡鲁镇后因和鲁四老爷话不投机,第二天和第三天便离开鲁四老爷家去看望本家的朋友,但作者却故意略去第二天的情况不写,而先写第三天“我”如何看见各家一律忙着准备福礼,和看到书房的庸俗布置而感到厌烦之后,作者便写道:“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紧接着,又在下段开头说:“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下面则转而补写第二天“我”遇见祥林嫂,怎样搪塞她关于魂灵和地狱的有无的疑问等情形。假如没有前前后后那些暗示、过渡的话语,这段补叙是不大容易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的过渡手段是和照应手段配合作用的。

倒叙的过渡,还可以举《祝福》为例。小说开始是写林嫂之死的结局,然后写这件事在“我”心理上的反映,最后一小段是: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此后几段便展开了关于女主人公遭遇的回忆。回忆将结束时,作者又写道: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接下来又和回忆“我”对灯深思的心理描写接上,结构显得非常缜密。

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也可能需要过渡。方志敏的散文《清贫》,开头简括脱明自己在长期奋斗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在具体叙述自己清贫的生活之前,便使用一个过渡句:“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时,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件趣事叙完后,又说:“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于是又过渡到关于“我”的几样“财产”的具体叙述比去了。

在议论文中,由总论到分论,由分涮到总论,或是由这个问题的论述转换到另一个问题的论述,都可能需要过渡。由于这类文字一般都容易辨认,这里便不一一举例了。应该补充的一点是,现在有些文章,特别是小说等文艺作品,故意不讲究过渡,追求思路的跳跃、闪回、切人,结构的非逻辑化等,这又另当别论。其实,这类文章或作品写得好的,也讲究过渡技巧,只是和上述通用的手段有所不同而已。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26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