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文章的开头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记叙性文章的开头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说明背景和事由。

如刘云山的通讯《夜宿车马店》(见《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2日)的主题是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深刻变化,文章开头先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农业丰收、集镇兴旺以及记者为何来到该旗一个镇上的车马店等情况,为下文的具体叙述点明了特定的背景和缘由。

描绘场面。

一些记事为主的文章常以某个具体的场面描写发其端,在扼要坤讲清事由的过程中先给读者摄下一个生动、形象的图景。如卢长林的小通讯《钱被风刮跑以后》(见《吉林日报》1980年2月3日)的开头: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介绍人物。

这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方式。如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开始便介绍陈景润的籍贯、出生时间、家庭状况等。这种人物介绍有时还使用描写法,例如黄钢《亚洲大陆的新崛起》的开头着重描绘了人物在海轮甲板散步,“每一步的跨度总是零点八五米”的动作细节,接着再用一个独句段点明:“这位用准确尺寸走路的人,就是李四光。”这种写法不但形象地概括了人物的一般特点,而且含着性格刻画的成分,很能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

孙绍基的《汉口锣》(载《随笔》1985年第一期)记叙了一段发生于1955年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往事:我国汉口一位制锣师傅只用锤子敲一下便修好了当时来武汉演出的某外国乐团的一面据说是瑞典名产、实则汉口制造的铜锣。故事的结局是,乐团把这个锣店里所有的铜锣都买下来,则先前曾欲争购外国乐器的随该乐团学习的中国乐手们也纷纷来店预购本国制造的“汉口锣”。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常有这种情况:一件事,在发生的当时,曾使你十分激动,日久年深便会淡漠,以致完全忘怀。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因为个别事情,或者是一种什么想法,竟又重新忆起,就是那细枝末节,也恍如眼前。这或许就是常说的那个“唤醒记忆”吧。

“汉口锣”就是被唤醒的30年前的记忆。

这开头的议论看似平常,却含蓄地诱发读者联系实际,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含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26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