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酒产区的故事:因祸得福的里奥哈
里奥哈(Rioja)区是西班牙最知名的葡萄酒产区,她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的奥哈河(riooja),“Rioja”里的“oja”就是这条河的名字。西班牙还有一条比较大的埃布罗河,这条河几乎贯穿了西班牙的北部,从西向东流经里奥哈,最终汇入地中海。埃布罗河为伊比利亚半岛贡献了不可或缺的水源,也是里奥哈的生产、生活之源,伊比利亚半岛(Ibérian Peninsula)的名字的词根就是来自于埃布罗河(Ebro)。
从1850年开始,法国天灾不断,先是遭受白粉病,然后是霜霉病,再后来又爆发了根瘤蚜虫,法国八成的葡萄园被破坏,酿不出酒的法国人不得不另寻货源,于是,波尔多人来到了里奥哈。南下的法国从业者带来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和理念,引领了里奥哈产区的崛起,改进后的里奥哈葡萄酒空前繁荣,整个区域焕发了勃勃生机。里奥哈的中心城市阿罗(Haro)是西班牙最早通电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就是稍后要介绍的赫雷斯(Jerez)。
因为波尔多人的介入,里奥哈的散装葡萄酒大量出口,到港后被贴上波尔多的标签再卖到世界各地,那时市场上的波尔多有相当高的比例是产自里奥哈。长期为他人作嫁衣,这让里奥哈人有些郁闷,他们下决心酿制自己的好酒。
他们从波尔多人那里了解到,木桶有助于提升品质,改善陈年能力,从而把橡木桶运用到了极致。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里奥哈的葡萄酒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就是橡木味极重,今天有些老派的酒庄仍然有这种特点。里奥哈特级陈年(Gran Reserva)级别的红酒,至少在橡木桶陈年三年以上,装瓶以后还要陈酿两年以上,比起波尔多的好酒,里奥哈丝毫不逊色。
里奥哈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所谓的传统就是这些酿酒理念的延承,现代的一面就是这里的酒庄建筑之美、之庞大、之震撼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很多酒庄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设计师的作品。伊休斯(Ysios)酒庄完全就是一个艺术品,酒庄雄伟的波浪式外形与周围环绕的山峦遥相呼应,完美融合,远看似翻滚的海浪,疾风吹拂着枝繁叶茂的葡萄园,引来无限遐思。里斯卡尔侯爵
(Marques de Riscal)酒庄如今被称为“葡萄酒之城”,恢宏的名字一如它的气势,主体建筑是折叠在一起的紫红色的钛合金板,光彩夺目。帝国田园(Campo Viejo)宏大的酒庄建筑内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橡木桶陈列。这些里奥哈大酒庄产量不小却又能维持很高的品质,做到这点着实不容易。西班牙的葡萄栽培很稀疏,多为耐旱品种,尤其是歌海娜(Garnacha)。里奥哈的特色品种是丹魄(Tempranillo,或翻译为“添帕尼罗”),酿出来的酒非常醇厚,陈年潜力也不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灾带给里奥哈空前的机遇,用因祸得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1909年,里奥哈成立了葡萄酒协会,致力于该产区的葡萄酒推广。里奥哈葡萄酒协会在中国有分设机构,一线二线城市经常会有推广活动。若要领略里奥哈的风情,大家可以关注里奥哈的官方微博、微信以获得最新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