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航海到殖民扩张期的马德拉酒
马德拉岛面积虽小,但位置不错,简直就是完美的中转站,葡萄牙人在此扎根,为来往船只供应物资。由于树木太过密集,岛上并没有可耕地,于是放火烧林子,一把火烧了七年才烧出足够的农耕地,大火过后的灰烬是上好的肥料,岛上开始种植作物。马德拉岛温暖潮湿的气候十分适合甘蔗生长,很快这里就成为了甘蔗的生产中心,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以前没见过甘蔗,甜的东西十分稀罕,葡萄牙人靠贩糖发了大财。占领马德拉岛后,葡萄牙人很快就从塞浦路斯、克里特岛引进了葡萄,实际上炎热潮湿的马德拉岛并非葡萄的理想之所,但质量差也有需求,因为酒在大航海时代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出海的漫长航程里船员吃糠咽菜,营养跟不上,大量的船员死于坏血病,而酒里有维生素,为了保命人人都得喝。其次,出海携带的淡水时间长了容易变质,酒精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喝水需要兑上葡萄酒。今天有消费者喝葡萄酒加可乐或雪碧,真的无可厚非。在葡萄酒的发展过程中,兑水是最普通的,古人曾加过的有些东西比可乐雪碧可恐怖多了。
在大航海时代,船员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保证航程顺利,因此船上的规矩非常严格,赌博、打架、酗酒是严格禁止的,表现好的船员会予以葡萄酒奖励。反之,惩罚措施则是取消葡萄酒的配额,以葡萄酒如此之高的重要性,这无异于大大降低了船员的生存机会。
葡萄牙人开辟的航线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往南,绕过好望角再去往印度洋,这意味着航船要两次穿越赤道。离赤道越近就越热,葡萄酒在航海过程不断地颠簸、受热、氧化,酒的风味在各种折腾之后发生了改变,香气和口感的改变让船员们觉得非常好喝,于是一种新的葡萄酒类型诞生了,这便是与众不同的马德拉酒。
15世纪时,巴氏灭菌法尚未问世,葡萄酒不耐储存,更禁不起长途运输,走着走着就会变坏,马德拉酒不怕坏,它本身就是折腾坏的酒,所以被称为“不死之酒”。不死之酒才适合漂洋过海,而马德拉岛又是重要的航海补给站,因此马德拉酒迅速成为大航海时代以及殖民扩张期的热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