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难推理的构成式和破坏式?

二难推理是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结合,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做前提,根据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逻辑性质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或者是直言命题,或者是选言命题。由于这种推理有时会让对方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所以被称为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通过运用选言命题肯定或否定假言命题,从而肯定或否定假言命题的后件或前件存在或不存在。

二难推理有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分别为构成式和破坏式。

(一)构成式

二难推理中的选言命题,其两个选言支都肯定两个假言命题前提的前件,这种二难推理形式就是构成式。

如果我玩游戏,那么我就要受到爸爸的训斥;

如果我看电视,那么我就要受到爸爸的训斥;

我或者玩游戏,或者看电视;

所以,我都要受到爸爸的训斥。

在该构成式中,两个假言命题的后件相同,结论是一个直言命题且是对后件的肯定,这便是简单构成式。简单构成式看似没有“二难”处境,因为不管怎样做都会得到一个结果,所以说话过程中使用到简单构成式可以增强说服力。

除了简单构成式,构成式还有一种较为复杂的形式,即复杂构成式。复杂构成式的两个假言命题后件不同,结论肯定它们的不同后件,所以结论是一个选言命题。

如果我玩游戏,我就会受到爸爸的训斥;

如果我做习题,我就会受到爸爸的表扬;

我或者玩游戏,或者做习题;

所以,我或者受到爸爸的训斥,或者受到爸爸的表扬。

该复杂构成式的两个假言命题的后件不同,分别为“训斥”和“表扬”,结论的两个支命题分别是对两个后件的肯定。

(二)破坏式

在构成式中,两个选言支分别肯定假言命题的前件,而破坏式则变成选言支分别否定假言命题的后件。同样,破坏式也有简单破坏式和复杂破坏式两种形式。

如果选言支否定假言命题的不同后件,而结论否定相同的前件,就是简单破坏式。

如果想要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如果想要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你们或者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或者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以,你们的学习成绩不好。

如果否定两个假言命题的不同后件,结论否定它们不同的前件,就是复杂破坏式。

如果家长对孩子放纵,孩子会更加淘气;

如果家长对孩子严格,孩子会哭闹不止;

为了防止孩子更加淘气,或者不让孩子哭闹不止;

所以,家长或者不要对孩子放纵,或者不要对孩子严格。

二难推理经常在辩论中使用,目的就是说出两种可能性,使对方无论肯定或否定哪一种可能性,结果都是进退两难的窘境。不过,二难推理的使用必须遵守“前提真实、形式正确”的原则。

前提真实,指的是假言命题的前件必须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且选言命题的选言支必须是穷尽的;形式正确,指的是要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但是,辩论时,对方往往会故意曲解原义,使二难推理出现前提虚假的错误。这时,己方要细心谨慎,仔细寻找对方提出的假言命题中前提的虚假性。

如果吃得过多,对身体不好;

如果吃得过少,对身体也不好;

或者吃得过多,或者吃得过少;

总之,对身体都不好。

这个例子虽然符合简单构成式的结构形式,但选言前提是虚假的。吃饭不仅有过多或过少两种情况,还可以存在“吃得正好合适”这一情况。因此,这个二难推理是错误的。

除了驳斥前提虚假的方法外,面对两难困境时,己方还可以构造一个结构相同的二难推理,推出与对方相反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

两个人针对结婚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其中一个人阐述结婚的麻烦。

“如果你结婚,那么便有家室之累;如果你不结婚,那么会感到孤独苦闷。你只有结婚或者不结婚两种可能,所以你不是有家室之累,就是会感到孤独苦闷。你到底要不要结婚呢?”

另一个人回应道:“如果我结婚,那么便有伴侣之乐;如果我不结婚,那么便免受家室之累。我只有结婚和不结婚两种可能,所以我不是有伴侣之乐,就是会免受家室之累。”

这就是一种绝妙的针锋相对的二难推理。

另外,己方还可以指出在选择两难选项时某个无法满足的先决条件,从而瓦解小前提的限制。

伊索的主人喝醉酒以后口出狂言,扬言要喝干大海,并用他的全部财产作为赌注。第二天,他酒醒之后发现自己失言,但全城的人早已知道了这件事。这时,伊索的主人陷入了两难困境。

如果实现诺言,就要喝干大海;

如果不实现诺言,就要失信于人;

或者实现诺言,或者不实现诺言;

所以,或者喝干大海,或者失信于人。

对于主人面临的这一困境,伊索提出了一个计策,主人听了以后便采纳了。伊索的主人来到海边,对早已聚集于此地的人们说:“不错,我要喝干大海,但现在千百万条江河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谁能把河水与海水的界限分开,我保证喝干大海。”

“把河水与海水分开”是进行两难选择的先决条件,由于该条件无法满足,所以伊索的主人便破解了这个两难困境。

当然,除了二难推理以外,还有三难推理。如果前提不只是两种可能的情况,而是三种可能的情况,那么就是三难推理。

用公式表达为:

如果p,则s;

如果q,则s;

如果r,则s;

或p或q或r;

所以,s。

清真寺邀请阿凡提去讲道,阿凡提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你们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

“不,我们不知道。”大家纷纷说道。

“你们这都不知道,如此无知,我还能讲什么呢?”阿凡提说完,就径直下了讲台走了。

过了一段日子,清真寺又邀请阿凡提去讲道。阿凡提站在讲台上,又问:“你们知道我要和你们讲什么吗?”

这次大家学聪明了,就异口同声地说:“知道!”

“既然你们都知道我要讲什么了,那我还讲什么呢?”阿凡提说完,又走了。

清真寺第三次邀请阿凡提去讲道,阿凡提依旧站在讲台上问:“我要和你们讲什么,你们知道吗?”

这次台下的人似乎变得更聪明了,有人说“不知道”,有人说“知道”,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难住聪明的阿凡提,但实际上他们又一次落入了圈套。阿凡提笑了笑,说:“既然你们有人知道,那么就让知道的人讲给你们不知道的人好了!”说完,阿凡提扬长而去。

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他远去的身影,不知所措。

在这个故事中,阿凡提运用了三难推理。其推理过程如下:

如果大家不知道,那么我不讲。

如果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不讲。

如果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那么我还是不讲。

总之,我坚决不讲就是了。

这个推理与二难推理中的简单结构式十分类似。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5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