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礼起源于饮食,《礼记·礼运》记载: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从这段话中,可以了解到人们以烧燔黍米、擘析猪肉、掬起地坎中的水作为献神之礼,并且用土块敲击土鼓作乐来娱神。后来,酒、乐、酒器与乐器的发明与使用,礼也逐渐隆重了,人们开始用酒来做献礼。
《礼记·王制》中详细的记载了关于酒礼的内容,在西周、春秋时代,它涵盖了“六礼”、“七教”和“八政”。六礼指的是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冠礼属于嘉礼,是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结婚,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婚礼,即结婚礼仪。丧礼,是古代丧葬活动中的礼仪。祭礼,是指在祭祀中的礼仪。乡饮酒,古代嘉礼的一种。也是汉族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吕氏春秋》认为是古时乡人因时而聚会,在举行射礼之前的宴饮仪式。相见礼是等级社会的产物,例如公侯相见,或者拜别时的礼节。
酒礼突出人伦中心的共饮,并且也开启了我国酒宴以“礼乐”为核心的形式。在夏商时代,乡饮酒礼就很受重视,诸侯按时朝见天子时,都实行宴饮的酒礼。当时的养老之礼,也多行酒礼,《礼记·内则》中就记载了这一点: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到了周代,乡饮酒礼、燕礼、飨礼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都已经完全成熟了。在酒礼发展的过程中,当时的统治者在宴请王妇、要臣、元老、武将、戚属、诸侯、群邑官员和方国君长时,用音乐歌舞助兴,以此增强气氛,张大威仪,陶冶身心,这种形式被广泛的加以运用,由此就形成了礼乐结合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席位、献礼、礼器、音乐、乐器都有严格的规定。